农业大数据思维的背后,是农业生产从“靠经验”走向“靠数据”、从粗放走向精准的变革,用数据对农业种植、销售进行精准预测。

  用大数据“测天测地测市场”

  所谓测天气,实则是运用监测站对生产气候环境精准把控。记者在农村采访发现,眼下,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用到数据,并由此兴起一种新的大数据思维。

  所谓测地,就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系统,它会对每块田进行数据分析,然后提醒怎么施肥,缺氮就让施氮肥,缺钾就施钾肥,保证农作物的生长!

  大数据不仅“测天测地”,还“测市场”。根据对大数据分析调研,可以及时掌握全国乃至全球农产品的需求和价格信息,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调整我们的生产,什么赚钱就种什么。

  从“靠经验”到“靠数据”

  在业内人士看来,农业大数据思维的背后,是农业生产从“靠经验”走向“靠数据”、从粗放走向精准的变革。

  首先,通过对环境的精准把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。

  温度低了,自控系统将自动给其加温;温度高了,降温系统就会自动开启;水分含量低,大棚内的滴灌系统会自动打开;不需要阳光时,就把遮阳系统打开……记者在一些现代农业示范园看到,通过大数据技术,农业生产人员可对环境进行分析,并根据需要对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进行调节,从而让农作物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生长。

  不仅是自然风险,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也被大大降低。过去农民种田存在很大的盲目性,以至经常发生滞销、脱销现象,而通过大数据技术极大缓解了这一问题,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。

  其次,通过精准投入和提升智能化水平,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。

  物联网的运用,不仅可以通过环境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,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操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。

  最后,通过大数据技术,可以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把控,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  过去农民凭经验施肥打药,不仅浪费了大量农药化肥,而且还带来农药残留超标、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,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。如今,通过大数据技术,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,提升农产品的质量,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。